他是贼吗?
2008年11月12日省会各大报纸以不同的篇幅报道了登封市民何小强因盗窃被登封市警方依法刑事拘留的新闻。
据报道何小强实施盗窃已长达3年之久,大到DVD、电表,小到螺丝刀、扑克牌、水瓢、破凉席、甚至一杆秤和一张新生婴儿出生医学证明,更有甚者连别人使用过的半块香皂、半管牙膏以及准备卖掉的旧书本、废报纸和矿泉水瓶,他都想方设法偷走,但他从不销赃,而且当警察检查他的赃物时他的脸上洋溢着一种令人不可思议的成就感
因此他的父母和哥哥都怀疑他患上了“偷窃癖”, 使他无法控制自己的偷窃行为。
何谓偷窃癖
偷窃癖(Kleptomania)属于冲动控制障碍。其表现是反复出现的、无法自制的偷窃冲动,并付诸行动。患者偷窃的物品多是不用或无重大经济价值的物品。虽屡遭惩罚而难于改正。这种偷窃不是为了谋取经济利益,也不具有其它明确目的(如挟嫌报复、窃富济贫或引人注意等),纯粹是出于无法抗拒的内心冲动,据此可与一般偷窃行为相区别。这种人除强迫性行窃这一单一表现之外,并无其它精神异常,也没有智能缺陷,据此可与精神分裂症、脑器质性疾病或智力发育迟缓的偷窃行为相区别。偷窃癖是一种少见情况,只占偷窃犯罪中的极小部分。一般是从童年或少年期就开始发生,每次行窃后心理上都会感到快感与满足。对偷的东西或收藏,或随手舍弃,或偷偷送还原主。
偷窃不都是偷窃癖
因为何小强偷窃时讲究技巧,能临危不乱随机应变。他若无其事地现场踩点、假装熟人跟经过身边的人打招呼,显示他的偷窃有可能是有预谋的;他能清晰地带着民警指认每一个现场,清楚地说明当天所偷窃的每一件物品,哪怕是半只牙膏,在看守所接受讯问时,何小强嘲笑民警,跟民警提要求,显示他有可能不是因为冲动而偷窃。因此是否偷窃癖还需进一步诊断。
但是,我们通过何小强的哥哥何帅强的描述,他似乎还是有罹患偷窃癖的可能“弟弟不善说话,也没有朋友,干什么都是独来独往。即使最精彩的电视节目也吸引不了何小强,无论父母还是哥哥和他说话,他都会表现出极不耐烦的样子,听不了几句转身就走。在家里,何小强单独住一个屋子,凡是他自己的东西全部锁在柜子和抽屉里,没有人知道里面都锁了些什么。我2006年,热心的乡亲张罗着给何小强介绍对象。“到目前为止,他已经谈了4个,都是没谈多长时间就散了。”何帅强说,2007年年底,有人介绍了一个洛阳伊川的女孩跟何小强谈恋爱,结果这个女孩拿了何小强3000元钱后就消失了。第四次失恋使何小强更加急躁、冲动和孤僻。”
另外,因为何小强的哥哥说他是在被人打过头部以后出现的性情大变,所以何小强还不能排除外伤造成的脑器质性精神疾病,同时也不排除人格障碍。
事实上,大多数偷窃者有明确的偷窃目标、目的、计划是为个人享乐而侵占他人财物,并不是心理疾病,应受到法律的严惩。只有及其个别的偷窃者——约占所有偷窃案件中的5%,可能被诊断为偷窃癖患者。
偷窃癖的诊断
偷窃癖病人有难以控制的偷窃欲望和浓厚兴趣,并有偷窃行动前的紧张感和行动后的轻松感。偷窃的目的不在于获得经济利益。
【诊断标准】
(1)自己诉说具有难以控制的强烈偷窃欲望,虽然努力自控,但不能停止偷窃;
(2)专注于思考或想象偷窃行为或有关情境;
(3)这些偷窃发作没有给个人带来收益,或尽管对自己的社会、职业、家庭的价值观和义务,均有不利的影响,仍然偷窃;
(4)在1年中,至少有过3次偷窃发作。
偷窃癖的成因
1、 生理原因:大脑发育不良和脑内单胺代谢异常,因此这类人的情感方式、行为方式与他人有偏差。
2、 心理原因:他们偷窃是病的外在表现,内在的“驱力”和根源来自冲动、社交回避,焦虑、抑郁、高情感脆弱性。
3、 环境因素:通常,偷窃癖患者认为自己缺少父母的关爱和保护偷窃癖患者的儿童期多由祖辈监护养育,或父母离异、再婚,或与孩子缺少情感沟通,在学校多被孤立、惩罚,这使他们缺少爱和理性诱导,因此也就难以建立自尊自爱。当从偷窃的刺激中得到满足时形成偷窃癖。
4、人格因素:有研究证实,有偷窃癖的人大多有人格问题,如自幼倔强、好强、交往狭窄。此类行为与家庭教育方式,所遭受经历等有一定关系。此外,患偷窃癖的人多为女性,其症状在往往从青春期甚至儿童期开始。并且与家庭经济状况、个人文化程度没有必然的关系,甚至不少为智力水平、文化程度都很高。
5、行为模式因素:无法抵抗的冲动——逐渐增强的紧张感—/唤醒程度逐渐增强——欲望满足/紧张释放——后悔内疚
偷窃癖的预防与治疗
发现苗头积极预防:如果父母发现孩子有偷窃癖不应过分责备,而是应该采取积极的措施应对。
1、明确表达积极关注,帮助发现潜在的原因,出现不恰当行为时保持冷静,支持其自制冲动。
2、鼓励体育锻炼缓解躯体紧张,学习识别紧张增强的预警信号。
3、正反馈和正强化:同孩子一道商定矫正计划,根据过去偷窃行为频次,制定递减和延长周期的具体要求,若达到要求,家长要及时兑现奖励,老师给予积极评语及签字。
4、社会支持系统父母和老师要放弃偏激无效的教育方法,承认以往在关爱上的欠缺,这样可拉近心理距离,缓解孩子的紧张感。
5、适当宣泄想法与感受
6、避免关注与强化负性行为,重点关注个体的努力和成功
7、鼓励对行为承担责任,帮助其理解行为与后果之间的关系
8、讨论起希望成为有价值的社会成员的期望与动机,并使之清晰
认知行为治疗:
1、促进患者增强对他人的敏感性,帮助患者了解他人对自己的感受及对自己行为的看法,澄清是其行为不被接受,而非本人不被接受,提高延迟满足的能力。
2、对各种情景进行角色扮演,并将适宜的行为付诸实施
3、放松训练——渐进式放松、想象式放松等
4、关注能力与成功
5、避免关注过去的失败。
6、进行自信决断沟通训练
后记:
每年我都有5-6个这样的案例,一般经过个人、亲属及咨询师3个月至1年的共同努力都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
但是有一例,我至今耿耿于怀,是一个13岁的孩子,因为学习不大好,被父母不断的指责,爱好也被剥夺,本来很有艺术天赋的孩子,被打击得没有一点自信,升入初中以后,又不大适应,不久开始偷窃各种对他毫无意义的东西,经过5次的治疗已经取得良好的效果,母亲自己决定停止治疗,6个月以后孩子又复发了,再次来访,孩子的状况更加糟糕,治疗三次以后,母亲告诉咨询师她和孩子的父亲决定放弃了。至今一年多过去了,我不知道这个孩子现在如何,希望还有人疼他、爱他、生活还不至于太残酷。
链接:著名的偷窃癖患者
薇诺娜-瑞德
2002年一起区区5500美元的偷窃案的审理竟会引起美国大小报刊的疯狂炒作,这在常人看来似乎不太正常。可一旦你知道了涉及此案的当事人身份时恐怕就不会这样想了,这位特殊人物就是当今好莱坞颇有名气的女星、曾两次获奥斯卡奖提名的薇诺娜-瑞德。
当年31岁的薇诺娜-瑞德可以说是好莱坞一名前途无量的女明星,并被誉为是好莱坞青春派明星之一。她14岁便涉足影坛,并在1993年、1994年分别凭借在《纯真年代》和《小妇人》中的出色表演,获得奥斯卡最佳女配角和最佳女主角提名。1994年她还因《纯真的年代》获得金球奖。在观众的眼里,薇诺娜-瑞德真可谓是一位前程看好的好莱坞女星!
然而令广大观众怎么也没有想到的是,要钱有钱、要名气有名气的薇诺娜-瑞德去年12月10日竟因偷盗遭拘捕并且受到商店提出的盗窃指控!况且那些被盗物品不过是贝弗利山的一家名为“SAKS”的精品百货店的价值总计为5500美元的衣饰物品。
埃及的末代国王法鲁克一世
1920-1965 号称“花花公子”,他一生喜欢美女、赛车和赌博已是尽人皆知,但他还有一大鲜为人知的癖好——偷窃。多次在各种王室聚会时从其他名人处成功盗得手表、钱包、打火机等物件,被圈内人称为“开罗小偷”。据称,甚至二战期间的英国首相丘吉尔也被他偷走一块怀表,幸亏丘吉尔及时发现,当面严词向他讨回。1952年,以纳赛尔为首的“自由军官组织”发动起义,逮捕了埃及军队里的全部高级军官,控制了军队,控制了整个开罗。当时,32岁的法鲁克国王正在避暑胜地亚历山大休假。直到有一天,法鲁克在亚历山大的“冬宫”被包围,他才结束了自己16年的末代帝王生涯。一个最喜欢偷别人东西的人,最后江山还是被别人“偷”走了。
相关链接:
习惯与冲动控制障碍(impulse control disorders)指在过分强烈的欲望驱使下,采取某些不当行为的精神障碍,这些行为系社会规范所不容或给自己造成危害,其行为目的仅仅在于获得自我心理的满足,不包括偏离正常的性欲和性行为。CCMD-3具体包括4种亚型:
一、病理性赌博:病人有难以控制的赌博欲望和浓厚兴趣,并有赌博行动前的紧张感和行动后的轻松感。赌博的目的不在于获得经济利益。
【诊断标准】
(1)自己诉说具有难以控制的强烈赌博欲望,虽然努力自控,但不能停止赌博;
(2)专注于思考或想象赌博行为或有关情境;
(3)这些赌博发作没有给个人带来收益,或尽管对自己的社会、职业、家庭的价值观和义务,均有不利的影响,仍然赌博;
(4)在1年中,至少有过3次赌博发作。
二、病理性纵火:病人有纵火烧物的强烈欲望和浓厚兴趣,并有行动前的紧张感和行动后的轻松感。经常思考或想象纵火行为及其周围情景。纵火并非为了获得经济利益、报复或政治目的。
【诊断标准】
(1)自己诉说有强烈的纵火欲望,并有行动前的紧张感和行动后的轻松感;
(2)专注于想象纵火行动或行动时的周围情境;
(3)至少有过一次无明显动机的纵火行为或企图。
三、病理性偷窃:病人有难以控制的偷窃欲望和浓厚兴趣,并有偷窃行动前的紧张感和行动后的轻松感。偷窃的目的不在于获得经济利益。
【诊断标准】
(1)自己诉说具有难以控制的强烈偷窃欲望,虽然努力自控,但不能停止偷窃;
(2)专注于思考或想象偷窃行为或有关情境;
(3)这些偷窃发作没有给个人带来收益,或尽管对自己的社会、职业、家庭的价值观和义务,均有不利的影响,仍然偷窃; (4)在1年中,至少有过3次偷窃发作。
四、拔毛症(病理性拔毛发):病人有拔除毛发的强烈欲望并付诸行动,并有行动前的紧张感和行动后的轻松感。虽然企图控制这一行动,但经常失败,结果引起毛发缺失。这种意向并非皮肤疾病或妄想、幻觉等其他精神障碍所致。
【诊断标准】
(1)引人注目的头发缺失是由于持续的控制拔发的冲动失败所致;
(2)病人诉说有一种强烈的拔发欲望,伴有一种行动前的紧张感和之后的轻松感;
(3)并非皮肤疾病,如皮炎所致,也不是对精神症状,如妄想或幻觉的反应。
如需专业帮助请联系河南郑州心理咨询—郑州康馨心理咨询中心
|